《福州的树,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刘嘉运)丰田汽车于12月24日发布了其汽车产量成绩,该公司11月份在全球的产量为82.1万辆,在缺芯严重的大环境下,同比仅下降了0.8%,几乎与去年同期的水平持平。今年前几个月,由于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极大影响了汽车零部件供应,丰田汽车产量均同比大幅下降,遭到重创。
(丰田海外加工厂 图片来自丰田汽车官方)
丰田认为,汽车产能的复苏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东南亚零部件供应紧张情况正在逐步缓解。该公司还表示,虽然11月是其全球产量连续下降的第3个月,但是与9月和10月两位数的同比降幅相比,产量下滑速度已有明显放缓。同时,丰田当月的全球销量为774,143辆,较去年同期下降9.2%,跌幅同样有所收窄。
由于海外的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仍未退去,东南亚的零部件加工厂难以保障生产进度,导致芯片和其他零部件供不应求,丰田与其他汽车制造商被迫减产。同时,在海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非必要不出门”,尽可能保障自身安全,因此消费者对电子娱乐产品的需求直线上升,对于产能本就短缺的芯片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
丰田之所以能逐步恢复产能,除了东南亚零部件供应逐步缓解以外,其自身也在不断寻求解决方法。该公司在不久前宣布,将在不影响车辆性能与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用瑕疵零部件参与整车制造。根据丰田的目标来看,该公司预计本财年的全球产量目标900万辆,同时12月和明年1月的月产量均在80万辆左右,为了顺利达成此目标,丰田出此下策也是无奈之举。
“难产”早晚会结束,但并不是现在。虽然海外疫情在逐步缓解,零部件供应链生产也在恢复,但半导体依旧是影响产能的头号阻碍。此前,英特尔CEO对此表示,虽然各个半导体厂家都在全力扩张产能,但受限于生产设施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全球芯片短缺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车企们的“苦日子”远没有到头。